新华网西宁3月12日电(记者姜辰蓉)记者从青海省林业部门了解到,监测显示,近年来青海高原上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这得益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保护措施的得力。
据青海省野生动物管理局局长高静宇介绍,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 野生动物就地保护,这主要得益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划定禁猎区。目前,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已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被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青海省就建立了第一个以湿地水禽候鸟为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其后又相继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静宇说,动管部门的监测显示,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数量由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不足2万只,上升到现在的近5万只;在隆宝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数量由最初的26只上升到156只;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最濒危羚羊”之称的普氏原羚,也由不足200只上升到现在的600多只。
目前,青海境内野生动物分布的重点区域已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这保障了野生动物有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