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运站 笑话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撒拉族民俗文化
日期:2007年1月24日   出处:青海民族文化网   编辑:admin   阅读:658

  撤拉族从一峰白骆驼的传说中自遥远的撒马尔罕走来,定居青海省循化县,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街子骆驼泉是撒拉族先民东迁历史的见证物。高原的"西双版纳"一秀丽的孟达天池以其奇幻神秘和物种繁杂而闻名遐迩,撒拉之乡气候温和、瓜果飘香,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称,盛产的花椒和辣椒以色鲜味美著称于世。宽广的积石峡谷和滔滔东去的黄河赋予撒拉人豪爽、热情、耿直的胸怀,严酷的高原生存环境,铸就了他们粗犷、剽悍、坚毅的性格。撒拉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 撒拉族信伊斯兰教。一年中有“尔德节"、 "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宗教节日。他们十分好客和讲究礼节, 撤拉族 饮食以面食见长,辅以青稞、荞麦、洋芋及各类蔬菜等,通常做成馒头、烙饼、馄锅馍、面片、雀舌饭、搅团等。过节或举行婚礼期间,炸油香、馓子、包子、油搅团、手抓羊肉、大块鸡、奶茶和麦茶是招待宾客和男女老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食,式样讲究,图案精美的火壶、盖碗等器皿几乎家家都有。禁吸烟、饮洒和忌食猪、马、骡、驴和自死、病死的动物。

  婚礼: 撒拉族青年男女婚姻大都由父母包办。当男家看中某家姑娘时,便差媒人提亲,男家一般?quot;在主麻日送"定茶"和"聘礼"。结婚之日,全村人都前来贺喜,由阿訇念"尼卡海"(证婚词),之后主人给在场的人撒红枣、核桃。以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之意。次日,女家设宴请客接礼,舅舅和姑妈是贵客,他们搭礼最多。随后女家开始送亲,新娘由女方长辈抱出庭院,用纱巾裹面, 坐到车内, 到男家门口,双方挤门,热闹非凡,然后由长辈将新娘抱至洞房,送亲人便开始吃席,主要为干 果、碗子、蛋糕、糖包、肉包、碗茶、米饭、火锅、肉份子等。吃毕,女家向男家在院中展示嫁妆,--般为板箱、被褥、毛毯枕头、化妆品等。另外给男家男女老少都要送礼,男家给女家亲属也分送衣料和现金,称"打发啦"。宴席完毕后,由女方一位长辈在庭院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说"吾热赫苏孜" (嘱托词),嘱托亲家对"羽毛未丰"、年幼无知的新娘多加爱护,祝愿新郎、新娘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早年,还表演骆驼舞,内容为撒拉族先民迁徒循化历史。

  丧葬: 撤拉族一般速葬,实行土葬,死者当天净身后,以白布缠身,装入(支那孜)木匣, 由青年男子肩抬至坟院,举行殡礼后放入坟坑:埋毕,家属要施敞盐、茶、钱等物。亡人生前衣服要送给阿訇或穷人,亡人家属要宰羊,煮麦仁饭,请全村入来吃,并分送油香和肉份子。几天后,有关亲戚邻里都带着茯茶、现金前来"宽心",在亡人死后的"头七"、 "二七"、 "三七"、四十天和一百天等日子,丧家也煮麦仁饭请全村人吃。亡人家属自送葬后每天须上坟念经,时间长短不一,有一个月,有半年的。

  服饰:过去撒拉族男子短衣较附近汉族略为宽大和短些,腰间系红布或丝绸带,长衣则较狭窄。头戴白色或黑色圆顶帽,有的还戴六牙帽,青年男子多穿白布汗衫,外套黑坎肩。老人多 穿长衫,头缠"达斯达尔"。青年妇女喜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爱戴耳环、手镯、戒指等。妇女都带盖头,青年妇女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现在,撒拉族服饰也发生了变化。男子多穿西服、中山服、夹克衫、皮夹克、各类皮鞋、戴手表等。女子也穿西服、皮夹克、旗袍、各类皮鞋、戴手表首饰等,

  刺绣:是撒拉族妇女普遍喜爱的-门艺术,农闲时节,她们喜欢在枕头、袜底、袜后跟、鞋帮和围肚上精心绣上各种图案和花卉。画干枝梅、牡丹,月季、芍药、马莲花等。精巧秀丽,多姿多彩。她们还喜欢在年轻小伙子的Ф巧闲迳匣ǘ浜湍窭唷D切┗ň合嗫拧⒛窭噼蜩蛉缟糁觥8九腔乖谧约禾泶诺暮砂闲迳纤窍舶幕ɑ堋K姘感∏闪徵纭⑾钢略瘸疲驶虻呕蛳拭鳎址ǘ谰咭桓瘛C糠昊榍榧呀冢诔鲂履锏恼胂呋睿嗣嵌家源绦逅礁叩屠刺嘎坌履锏牡潞湍堋P』镒酉不?个姑娘就看她的刺绣手艺,熟能生巧的中老年刺绣艺术,便会受到格外尊重,刺绣艺术至今还是民间艺术,尚未将它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

  建筑: 撒拉族建筑艺术包括清真寺建筑和民居建筑。民居建筑一般为宫殿式风格。大房(撒拉族称"萨日")坐北朝南,房檐前雕刻有程式精美花草图案,上房中间是堂屋,两边凸出卧室。室内装备新式家具,墙面多挂《古兰经》中堂, 山水屏条等为主,庭院整洁宽敞, 院内花坛种植奇花异草,庄廓前后,河渠成纵,绿树成荫。盂达地区平地较少,往往修建二层楼房,土木结构,上层为卧室,下层作厨房等。家庭分居时,父母和幼子同居旧宅,其余儿子重新置家分居。

  此外,撒拉族口弦等也是撒拉族民俗文化艺术的瑰宝,体现了撒拉族人民对艺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撒拉族传统乐器有两种:一是“口弦" 二是"则高", "口弦"多为妇女在田间锄草时所弹,长不足一寸,重不到-钱,马蹄形的紫铜片,中间嵌--薄细黄铜,含在嘴里,用舌尖拔弄簧片,手指弹拔,吹气即可发音,它虽然音量脆弱,但感人心脾; "则高"是用粘性较弱的泥巴捏成两片叶,粘在一起,然后在缝口开了一个吹孔,两边各掏几个指头按音的小眼,晾干后即吹奏,常在草坡上的放羊娃爱用它来表达喜怒哀乐




免责声明:本站对转载的文章不拥有任何版权,也不负内容方面的责任。若本文的原作者或提供内容的网站、刊物对此有异议,我们会立即删除。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极地神鹰 第一青海http://www.okwest.net http://www.first.qh.cn
沪ICP备05001587-1号
master@okwest.net
在线: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