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弋爰剑,青海古代西羌早期的首领,春秋战国时人,史书又作“袁剑”。“无弋”是羌语“奴隶”之意,“爰剑”是其名,因为他为秦国的奴隶,所以称为无弋爰剑。 他生活的年代,正年在秦国与羌人激烈争夺西北陕甘地区的阶段。秦厉共公(公元前476年-前443年)首先击败在今陕西境内的羌人后,又大举进攻甘肃东部的义渠王国,俘虏了义渠王 以及大量羌民。据黄奋生先生推测,无弋爰剑可能就是这位被俘的义渠王。笔者认为,即使不是义渠王,也可能是其首领之一。 无弋爰剑被俘到秦国(今陕西境)后,秦国王将其作为奴隶。但这位无弋爰剑是一位有志之士,他不甘为人奴,长期的阶下囚生活并未消磨去他的英雄气节。于是,他乘机逃出来。秦王知道他跑了,便派兵追捕。因为他是秦国劲敌的首领,放虎归山,将对秦国很不利。无弋爰剑向西而逃,秦兵追索甚急。有一次几乎被捉住,无弋爰剑在紧急中钻到一个山洞里藏了起来,秦兵就包围了山,并放火烧山。秦兵满以为熊熊烈火必将无弋爰剑烧死,但据说这时在洞口出现了一个形似老虎的怪物遮住火焰,秦兵以为神在保护,便撤了下去,无弋爰剑才活着出来了。 无弋爰剑出洞后继续逃跑,在山野间遇到了一个劓女(即割掉鼻子的女人,大概也是奴隶),两人遂结为夫妻。据说这位劓女自嫌脸面丑陋,就放下头发来遮住面孔。所以后来的羌人也就相沿披散长发,以为习俗。 虽然躲过了秦兵,并与无弋爰剑携同妻子又往西逃奔,直到三河(指黄河、析支河、湟水)地区,在当地羌 人中住了下来。当羌人知道无弋爰剑在洞中因神人保护而未被 大火烧死的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凡的人,非常敬畏,因而大家共同推荐他为首领。这是史书的记载,但是不难想像,一个从秦国逃出来的奴隶即被大家推为首领,除了火烧不死的传奇因素外,还有另外的因素,即他是一个有地位有才干的人。 当时河湟地区“少五谷,多禽兽”,羌人还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社会也还处在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无弋爰剑便将在秦国学到的农业耕植和畜养牲口的技术传授给大家,让大家种五谷,养六畜,使河湟地区开始有了真正的农牧业生产,从此,这一带的羌人由原始狩猎生活逐渐发展到了农耕和畜牧。由于无弋爰剑对发展河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巨大贡献,所以人们倍加敬仰,“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无弋爰剑就成了青海羌人的总首领,不仅如此,他的后人也“世世为豪”。 无弋爰剑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进入青海,以湟中(今湟水流域)为根据地,在这里生息繁衍,其子孙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留在青海的是他的长房曾孙忍和舞,忍生9子,发展成为9个部落;舞生17子,发展成为17个部落。到秦汉之时,无弋爰剑在青海的羌族子孙已分为150个部落,雄踞青海高原,与中原王朝相抗衡。 虽然由于文献记载匮乏,我们对无弋爰剑的具体事迹所知甚少,但是无可怀疑,他对青海羌人社会的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子孙遍布西部地区,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所以,无弋爰剑是羌藏民族历史上的伟人,其功绩可以松赞干布等相媲美,是一个被人们普遍肯定的历史人物,也是青海历史上最早的著名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