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运站 笑话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青海简史>>历史资料
丝绸古道探“谜”
日期:2007年2月2日   出处:中安在线   编辑:admin   阅读:680

  在古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个辉煌的王朝。它曾雄踞今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与宋、辽(后来是金)时战时和,演出了又一幕“三国演义”;它曾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搏战六次,使这位大英雄死于征战军旅中。它,就是西夏王朝。

 西夏国亡之后,因无确凿历史记载,渐渐在丝绸古道上被遗忘了,成为“谜一样的王国”。

  带着这个谜团,我走进了宁夏,步入了西夏王陵。

  王陵位于银川市西边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面积40多平方公里。主要是以西夏历代帝王陵及其陪葬墓群组成的陵园。每个陵园均有地下陵寝、墓室、地面建筑和园林。其平面总体布局,按照我国传统的以南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可格局排列,体现了唐代帝陵形制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吸取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的特色,是汉族文化、党项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分别是太祖李继迁裕陵等九代帝王的陵墓,后三代帝王因死于成吉思汗灭亡西夏期间,故未能造陵。据研究者称,西夏王陵“仿巩县宋陵而作”,这说明了西夏党项立国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告别了原先“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的原始葬俗。

  我考察的是泰陵,考古调查称为3号陵,是景宗李元昊的陵墓,俗称“昊王坟”。李元昊“圆面高准,身长五尺余”。平时爱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出门时乘骏马,前用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性雄毅,多大略,晓“浮图学,通蕃汉文”,案上常置法律著作,供随时翻阅用。对于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览诀》一类的兵书,更是手不释卷,潜心研读。宋代天圣六年,他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甘州,24岁时被立为太子。当时就雄心勃勃,劝他的父亲背宋自立。其父德明告诫他说:“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争辩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宋明道元年,父死之后,他袭位称帝,立年号,更衣冠,立官制,制礼仪,建蕃学,置十二监军司,又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宋景祜年间,发兵攻角厮啰,夺取瓜州、沙州、肃州等地。宋宝元年,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都兴庆府。次年遣使至宋,上表告称帝建国事,宋帝诏削夺其官爵,中断互市,并揭榜募人擒杀之。宋康定元年、庆历元年及二年,他曾大举攻宋,与宋军分别战于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皆获胜。后与宋议和,并称臣于宋。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在位17年,被刺而亡身。

  泰陵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西夏帝王陵墓。历经千年,地面建设虽遭严重破坏,但陵园的阙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分尚存,布局清晰可辨。

  我从南大门入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石碑,上书“西夏陵3号”,在此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一直向北走去,依次见到月城、陵城、献殿,两边对称有鹊台、碑亭。月城南墙正中有门,神道两侧有石像生基址,可想而知武士文官森严肃立的气氛。陵园北高矗一个塔形的、高约20米的棱锥形夯土台,用黄土密实夯筑而成,八面七级,夯土台上有椽洞。陵台周围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当、滴水等建筑物残块。在毁坏之前,陵台无疑是一座密檐式的实心塔形建筑,在中国帝王陵园中是很少见的,反映了佛教对西夏帝王的影响力。这种奇特的塔式是灵台现今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献殿与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形似鱼脊的用砂石填成的眼墓道封土。

  黄土陵的存在,成为西夏王朝曾经在中国西北这块土地上兴盛过的象征,其气势磅礴的陵园建筑,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免责声明:本站对转载的文章不拥有任何版权,也不负内容方面的责任。若本文的原作者或提供内容的网站、刊物对此有异议,我们会立即删除。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极地神鹰 第一青海http://www.okwest.net http://www.first.qh.cn
沪ICP备05001587-1号
master@okwest.net
在线:4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