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运站 笑话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青海简史>>历史人物
北魏名臣源贺
日期:2007年3月2日     编辑:admin   阅读:880

源贺是南北朝时北魏的著名大臣,乐都人,鲜卑族,南凉王秃王傉檀的小儿子,原名秃发破羌。南凉被西秦王伏炽磐袭灭,他从乐都逃奔北魏。魏太武帝拓跋焘很喜欢他,赐爵西平侯,并说:“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于是姓源。从此,他跟拓跋焘南征北战,屡建战功,赐号西平将军,交赐名“贺”。因此史书上一律称之源贺。
  公元450年,宋文帝大举北伐,欲图消灭北魏,在今河南一带与魏军展开激战。后来魏军反攻,拓跋焘亲自为帅,源贺便是魏军的前锋大将。这次大战中,源贺指挥部众英勇进击,屡败宋军,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源贺已情报检索到长江边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咏“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的那次著名战役。
  公元452年,北魏中常侍宗爱等先害死拓跋焘,又刺杀继位的南安王拓跋余,阴谋作乱。源贺当机立断,与羽林中郎将刘尼、南部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浚为帝,擒杀宗爱乱党,制止了一场内乱。事后源贺被进爵为西平王。皇帝赏赐百官时,叫他任意取财物,但是他说:江南未定,漠北未附,国库财富不能随便挥霍。所以他坚持辞不取。皇帝执意要他选拿,他只牵了一匹好马。他这种为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源贺还对北魏的许多落后、野蛮的制度提出修改建议,作了不少改革工作。比如当时的刑法十分严酷,株连滥钉,远亲儿童也常常遭到无辜惨杀。他上书皇帝,提出如果不是谋反者的同谋,那么即使是谋反者的子孙也不应株连,13岁以下属于年幼无知之人,更不应株连杀头。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使许多无辜的人从刀口下幸存了下来。后来他还提出,北方边境地广人稀。容易被敌侵入,因此对一此有死罪的人应免死刑,而让他们去戍守边境,立功赎罪,既有利于个人,也有益于国家。这个建议又被采纳,许多死刑犯人被免死戍边屯田,对稳定北方边境,开发边疆起了重要作用。
源贺在晚年还亲自都督三道大军戍守北疆,任职期间大边推行屯田,效果显著。公元477年,71岁的源贺由于病情严重,才从边防线上回到长安,在温汤(今陕西骊山)疗养。两年后,源贺自料将要离开人世,便给儿子们留下了一篇掷地有声的遗训,强调自己去世后葬礼要简朴,不要陪葬一件珍贵的东西。并告诫儿子们“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妬”,“遏恶扬善,亲贤远佞”,“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479年9月,去世于长安。
  源贺的后代遵照遗训,勤于国事,名臣名将屡出不鲜,源氏家族一直活跃于北魏隋唐几个朝代。



免责声明:本站对转载的文章不拥有任何版权,也不负内容方面的责任。若本文的原作者或提供内容的网站、刊物对此有异议,我们会立即删除。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极地神鹰 第一青海http://www.okwest.net http://www.first.qh.cn
沪ICP备05001587-1号
master@okwest.net
在线:5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