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也要学习“治水”之道
千年不遇的洪水,拉响了青海省防汛抗洪的警报。
7月8日,青海省政府下发紧急通知,启动《青海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实施二级响应。要求各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地区政府,以及青海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实战状态,全力以赴做好救灾工作。同时,格尔木的防汛抗洪也在紧张进行。 针对青海省入汛以来大面积洪涝灾害,防汛抗旱经费短缺的实际,水利部已会同财政部紧急下拨防汛抗旱资金2000万元,专门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加固与损毁水利工程建设。
同时,针对青海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的问题,水利部要求青海在提高应急防汛抗旱能力上下工夫。专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地”也需要学习“治水”之道,完善设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应对突发灾害。
王莘建议,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积极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布局气象观测网站,填补站点空白,做好防灾减灾的气象预警。目前,气象部门仅与大的水电站有专项气象服务联系,今后可以考虑覆盖中小水库。
王莘说,青海省州、地、市首府所在地除西宁外,城市抗灾如排洪等能力很弱,稍稍出现大的降水,就容易引起灾害。因此,应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的设计标准。
一些水利专家建议,应对各类水库、险工险段、重点河段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掌握防汛抗洪工作的主动权,并使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制度化,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运行调度计划。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